3月11日,佛山市南海区司法局在西樵镇举行南海区律师进村(居)开展法律服务启用仪式,该活动启动后,南海区229个村(居)委的村(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律师,除了经济困难群体可以享受免费法律援助外,村(居)委会和一般的村(居)民也可以获得驻村律师提供的免费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市司法局副局长杨衍卓,南海区司法局、西樵镇负责人,及西樵镇西岸村等27个村(居)党委书记、村(居)委员会主任,区各镇(街)司法所所长、广东南天明、循理、邦南、天舜律师所等4家律师所主任约60多人出席了启动仪式。
杨衍卓副局长认为该项活动不仅细化了律师所开展的公益性法律服务的范围和项目内容,使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对律师为村(居)提供的法律服务工作量与法律援助工作任务数相挂钩,对律师开展的公益性法律服务进行了量化计算,便于对律师所和律师个人进行定期的考核和综合评价活动所取的成效。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先进性。杨副局长对南海区的律师所和司法所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深入基层为民生服务。二是要积极为政府依法行政提供法律服务。三是要为深入推进公益性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服务。西樵镇委书记梁耀斌在讲话中强调,律师服务进村(居)是依法治区、依法治镇、依法治村(居)的需要,希望参与活动的27个村(居)干部要正确认识“律师进村(居)活动”的重要性,要敢于借助驻村律师的法律资源优势,充实村(居)法治建设力量,促进“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要善于发挥驻村律师的导向作用,教育引导村(居)民通过法律途径,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广东南海天明律师等4家律师所与新田村委会等27个村(居)委主任现场签订了法律服务合同。活动启动后,南海律师事务所与司法所挂钩开展法律服务进村(居)活动将在18家律师事务所和8个镇(街)司法所中全面展开,标志着南海区、镇(街道)、村(居)三级公益性法律服务体系的正式建立,今后南海区的公益性法律服务将突破城市与农村之间地域的界限,突破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局限,实现“三个互动”。一是实现城市律师资源的过剩与农村基层法律服务不足的互补。目前,南海共有非公律师所18家,执业律师179名,85%以上的律师所分布在城市,律师所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城乡差异。通过开展律师进村(居)开展法律服务,有效的将在城市里的律师资源分配到迫切需要农村最基层的村(居)中去。二是实现基层法律服务所熟悉基层工作与律师法律专业优势的互利。目前,南海区共有8个镇(街)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和法律援助工作站,有法律工作者42人。法律工作者人数的有限与各镇街党委政府、农村基层群众不断增长的法律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通过开展“所所挂钩”、“强强联合”,引进律师进村(居)开展法律服务,有庞大的律师队伍作为法律后盾,不仅有效减轻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工作压力,提高基层法律工作的业务水平,而且还为南海律师开拓了新的法律服务领域。三是实现律师所拓展业务范围和村(居)委提高民主法治水平的互赢。随着民主法治村的不断深入开展,南海的村(居)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将不断提高,针对南海农村这一尚未完全开发的法律服务市场,通过司法局和司法所的牵线搭桥,使南海律师比外地律师更早、更容易地进入农村这新的法律服务领域,最终实现了律师、村(居)民、地方政府三方的互赢。